header
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学院新闻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师生赴新宁县考察瑶乡非遗文化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22-07-29 阅读量:0

  (转自新湖南)日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音乐学院、外国语学院、食品学院等多个学科联合组建的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团在该校胡萍教授、任佳丽教授、邓集勋副教授等老师的带领下,赴邵阳市新宁县开展为期4天的“三下乡”调研活动。

  7月10日下午,调研团队与新宁县政协及有关政府部门举行了座谈。会上,新宁县非遗中心主任蒋小龙向大家介绍了新宁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并表示,目前,新宁县非遗项目大多都面临着传承人老龄化、后继乏力等诸多困境。

  据了解,新宁县非遗文化资源十分丰富,仅麻林、黄金两个瑶族瑶族乡就拥有6个县级以上乃至省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如“八峒瑶族跳鼓坛”“崀山峒歌”“竹根傩面”“瑶族傩戏”和“竹乐器制作技艺”“新宁瑶族药浴疗法”等。


  当晚,调研团队与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崀山峒歌”的传承人陈孝友和杨冬连进行了交流。陈孝友和杨冬连对崀山峒歌的发展、现状等做了详细的介绍。俩人通过组建乐队,创编富有瑶族和时代特色的峒歌节目,在崀山景区向游客推广等多种形式赋予峒歌以新的活力,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7月11日,调研团驱车深入麻林、黄金瑶族乡进行实地考察。在麻林瑶族乡政府座谈会上,调研团与当地政府、中小学领导、部分村民就当地瑶族的母语“峒话”及口传文化的濒危现状进行了深入交流。

  此外,为了解当地学校开展的“峒话进课堂”创新活动,调研团还走访了麻林瑶族乡中心学校,该校副校长蓝立艳为调研团详细介绍了“峒话进课堂”所涉及的教材编写、师资来源、课时保障等实施情况。

  胡萍表示,“峒话进课堂”创新活动充分展现了瑶族群众强烈的母语保护意识和创新精神,并建议学校在峒话传承保护过程中以树立先进的语言资源观为目标,向当地干部群众输入普通话和母语和谐共存的时代观念。

  之后,调研团还陆续走访了当地干部、村民,同古法竹料造纸、瑶族傩戏、瑶浴等非遗项目传承人进行了深入交流,从语言、音乐、饮食、生态等多种角度对新宁县瑶族非遗文化资源和现状作了较为全面的考察。


 

     
header
湖南省长沙市韶山南路498号 邮编:410004 联系电话:0731-85658572 湘ICP备09017705号 湘教QS4_201212_010022 丨 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处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