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林大生活
【感悟】阳朔,当时只道是寻常
2012-12-13 来源: 编辑: 0次浏览

作者:学记团 吴佳

黎明时分一点散淡微茫的光线,印拓出窗外连绵群山的大致轮廓,山不算雄伟,却峭楞楞的,如笋拔地,各不相倚。在一夜难眠的火车之旅过后,此刻坐上从桂林去阳朔的大巴,同行的伙伴们早已是困意沉沉,倒头便睡。我也是在迷离的睡眼之中,第一次瞥见了这里以奇秀而冠绝天下的山川美景。

然则于我而言,这样的群山美则美矣,第一次看见时心中却笼罩着一种难掩的陌生、疑惑甚至是惶恐。总觉得这里的山缺乏那种我所认为并习惯的山峰所具有的深沉、博大的气质,只是一种流于表面的俊秀而已。同伴也在第一时间感受到了这点,后来我就想,大概因为我们都见惯那些连绵却不挺拔,平实却能养人的青山吧!从出产作物的角度来说,这种石漠化的喀斯特山肯定不如我们家乡的丘陵山养人。人说“一方山水养一方人”,我不禁有些感叹,抛开旅游带来的经济热潮,这里的山民是以何种方式延续着人间烟火、寻常生活呢?

比山水更能吸引我的,是阳朔这座山里小城普通人的生活光景。在一上午的匆忙修整之后,趁着午后一丝并不明媚的阳光,走失在了群山之畔的寻常街巷之中。

从寻常角度上说,阳朔这座山区县城并不大,只是山间走廊里一线狭长的城市聚落。全城只有一两条主干道贯穿东西,西街以外的其他大多数街巷也都是窄窄的,而岔路口却特别多,在某些游人罕至的深巷里,也暴露着其他县城所共有脏乱差的现象。

作为旅游名区,各种面向外地游客的餐馆、旅社、摊贩、特产超市在这里自然是无所不在。但其间还是不乏大量在外地司空见惯的寻常元素,如熙熙攘攘的菜市场、大大小小的杂货铺以及打着“最后三天洗货”的服装店。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阳朔其实是以两张不同的面孔示人的,一张粉饰着得天独厚的壮美风光,既希望得到四海宾客的推崇赞美,也绞尽脑汁地在算计着如何从游客身上获取更多的利润;而另一张面孔雕刻的却是亘古以来这里普通人的喜怒哀乐、生息延绵。我看着游走于大街上推销地图的老人,提着螺蛳粉讨好老婆的年轻小伙,以及各种伸长脖子等待顾客的小贩,突然觉得一切是如此熟悉而真实。

阳朔西街最多的是酒吧、饭店、以及工艺品店。西街的酒吧全国有名,我没进去过。满大街都是拉客吃饭的大妈,从他们闪烁其词的言语中,我断定这些饭店都是专门宰外地游客的,于是都以“吃过啦”回绝;工艺品店倒是逛了好几趟,但什么都没买,想想同样的东西能在家乡的小商品市场以三分之一的价格买到,就止不住摇头偷笑。但令人惊叹的是,这条街上连古稀之年的老人都能讲一口语音地道的英语。路过一家极窄的淘碟小店,一对青年男女在店里忘情地打手鼓唱民谣,他们身后写着两行字,“打了三年鼓,发了三年呆”。不小心和那个男的眼神对撞了一下,然后赶紧躲开了,我只是过客,不敢打扰人家发呆。广场上还有两只瘦瘦的羊驼,传闻中的“草泥马”,是有人饲养着供游客有偿照相的,一个中年游客不明情况,拿起相机便对着羊驼拍照,惹得羊驼的主人怒气冲冲地挡住了他的镜头。羊驼却对此无知无觉,依旧可怜兮兮地东张西望着,也许它早就明白了,饲养者不是他的亲人,这里也不是它的家。

第二天上午冒着雨游览了蝴蝶泉、聚龙潭和图腾古道三处景点。雨大,时间又紧,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受。倒是见识了这些景点如何通过拍照、体验风俗等各种名目鼓动游客掏腰包。雨中泛舟漓江感觉倒是非常不错,山色空蒙,绿水悠悠,如临画境。岸边还有一对悠闲漫步的老人和水牛,让我感觉到,游客总是来来去去,而他们才是这方山水的真正主人。

最难忘的是骑单车去遇龙河漂竹筏子。一行人骑着租来的单车行驶在十里画廊之中,顿觉山高水长,天地悠远。遇龙河的两岸的风光与桂林其他地方无异,只是河水不如漓江澄澈,撑竹筏子的大叔为了多拿回扣,一门心思地鼓动着我们吃烤鱼,拍纪念照。我们自然没有听他的,只拿了两三张照片,大叔的态度就明显有了变化。我理解,他这么做只不过是为了生存罢了,难为他受这种风里雨里的劳苦。但可悲的是生存既能让人不畏风雨,也常常让人失其本心。

从阳朔回来,始终对那座小城的所见所感不能忘怀。权且将美景收于眼底,而将那些拨动心弦的寻常事物留于心间吧!

 

分享到: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湖南省长沙市韶山南路498号 电话:0731-85623096
湘ICP备09017705号 湘教QS4_201212_010022 信息中心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