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理学院 康毅芳、陈茜)加强创新人才培养,是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使命。随着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已成为高等学校担负的重要历史责任。学院作为以数、理、化教学为主的基础教学组织,教学对象不仅有本院各专业学生,更是面向全校各专业学生。在日常教学中,除了注重夯实学生课程功底的根基之外,如何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走出实践育人的特色路子,学科竞赛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突破口。“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不断做出新的更大贡献”,学院领导、老师们始终谨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自学科竞赛设立以来,校、院、系三级联动,合力助推学科竞赛建设工作。从竞赛培训、赛事开展、教师团队培养及师生奖励等各方面,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导。近年,每年均超过1000人次参与基础学科竞赛。
基于学科竞赛的自主性、实践性、创新性等特点以及数理化学科基础支撑与先导引领作用,学院确立了以“以学生为中心,厚基础、强实践、重创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学院依托学院基础教学特色,打破专业沟通不畅的瓶颈,闯出了以学科竞赛为载体的新路子,将竞赛项目融入人才培养方案、竞赛内容融入课程教学内容,竞赛意识融入课堂教学,不断推进“赛教一体”教学改革,实现教学过程与竞赛流程深度对接,展现了以学科竞赛为牵引、创新深化人才培养的新作为,彰显了当代育人工匠与时俱进的新担当,提交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理学院每年组织承办与参加了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美国数学建模竞赛(MCM/ICM)、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全国大学生GIS技能大赛、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高教社杯湖南省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湖南省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湖南省大学生数学竞赛、湖南省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湖南省大学生物理竞赛、湖南省大学生化学化工实验与创新设计大赛10多项学科竞赛,现将主要比赛情况总结如下:
一、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1.赛事介绍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旨在激励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建立数学模型和运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鼓励广大学生踊跃参加课外科技活动,开拓知识面,培养创造精神及合作意识,推动大学数学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竞赛题目一般来源于科学与工程技术、人文与社会科学(含经济管理)等领域经过适当简化加工的实际问题,不要求参赛者预先掌握深入的专门知识,只需要学过高等学校的数学基础课程。题目有较大的灵活性供参赛者发挥其创造能力。参赛者三人一组,应根据题目要求,完成一篇包括模型的假设、建立和求解、计算方法的设计和计算机实现、结果的分析和检验、模型的改进等方面的论文(即答卷)。竞赛评奖以假设的合理性、建模的创造性、结果的正确性和文字表述的清晰程度为主要标准。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由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主办。竞赛分赛区组织进行,推荐优秀作品参加全国评奖。该竞赛创办于1992年,每年一届,是首批列入“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的19项竞赛之一,已成为全国高校规模最大的基础性学科竞赛,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数学建模竞赛。2021年,来自全国及美国、马来西亚等国家的1566所院校/校区、49529队(本科45075队、专科4454队)、14万多人报名参赛(竞赛网址:http://www.mcm.edu.cn/)。
学院数学部和信息与计算科学系的老师组建了指导组,学院领导、系(部)主任带头,参与一线指导培训。自1994年起,指导组三十年坚守初心,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采用“问题驱动式”教学方法,提倡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二维+三段”式教学机制。第一阶段精选案例及学习视频,作为学生的自学素材,经过小组合作探讨,学习撰写学术小论文,其间教师为学生以点带面答疑解惑;第二阶段开展专题学习及优秀论文选读、分组模拟训练、小组互评,择优选出小组代表进行课堂分享,最后由教师集中点评;第三阶段团队精心设置试题、模拟参赛流程、组织校赛,根据校赛成绩结合前期学习情况,综合考核选拔优秀队员参加国赛。全过程将课程思政元素加以巧妙融合。通过参加数学建模竞赛,学生具备了良好数学建模素养和逻辑思维与创新能力,这些学生成为众多高校推免硕士生的首选生源。该模式下的毕业生就业率或考研率得到稳步提升,而且不少同学在走上工作岗位后,彰显了运用数学建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用人单位的高度认同,真正实现了学以致用。
2.历年获奖情况
我校于1994年起组织学生参加该项赛事,数十年如一日,始终以最美的初心和精湛的专业能力不断书写着数学建模竞赛的传奇。自2011年起,累计取得全国一等奖3项,全国二等奖12项;湖南省一等奖17项,二等奖29项,三等奖33项。
近5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省级二等奖以上获奖情况
| 序号 | 获奖时间 | 获奖学生 | 指导教师 | 获奖等级 | ||
| 1 | 2016 | 连晓辉 | 石涛 | 王少慰 | 唐玲 | 国家一等奖、湖南省一等奖 | 
| 2 | 2016 | 胡星科 | 梅文静 | 杨婷 | 潘俊 | 国家二等奖、湖南省二等奖 | 
| 3 | 2016 | 陈保昌 | 周理璇 | 徐巍 | 石龙 | 国家二等奖、湖南省二等奖 | 
| 4 | 2017 | 戴磊 | 汪志龙 | 赵昊华 | 石龙 | 国家一等奖、湖南省一等奖 | 
| 5 | 2017 | 齐韧钧 | 段阳宇 | 吴限 | 康毅芳 | 湖南省一等奖 | 
| 6 | 2017 | 龚雪田 | 吴柔莞 | 陈高原 | 潘俊 | 湖南省一等奖 | 
| 7 | 2017 | 欧丽珍 | 王浩 | 王浩瑱 | 刘晖 | 湖南省一等奖 | 
| 8 | 2019 | 谭义 | 肖湘杰 | 王桢鑫 | 柏超 | 国家二等奖、湖南省一等奖 | 
| 9 | 2019 | 彭可欣 | 杜子睿 | 李罗胤 | 康毅芳 | 国家二等奖、湖南省一等奖 | 
| 10 | 2019 | 赵慧 | 董曦薇 | 欧阳诗琳 | 孙玉荣 | 国家二等奖、湖南省一等奖 | 
| 11 | 2019 | 余慧诗 | 颜冰 | 李桉妮 | 陈茜 | 国家二等奖、湖南省二等奖 | 
| 12 | 2020 | 付家辉 | 朱赛峰 | 付佳琛 | 唐玲 | 国家二等奖、湖南省一等奖 | 
| 13 | 2020 | 洪文君 | 黄泷章 | 田园 | 陈红斌 | 国家二等奖、湖南省二等奖 | 
| 14 | 2020 | 沈艺勤 | 石澳娟 | 李淑静 | 潘俊 | 国家一等奖、湖南省一等奖 | 
| 15 | 2020 | 丁楚衡 | 陈文豪 | 胡忆婷 | 陈茜 | 湖南省一等奖 | 
| 16 | 2021 | 肖王凯 | 汤智文 | 王晓聪 | 郑璇 | 国家二等奖、湖南省二等奖 | 
| 17 | 2021 | 童谣 | 张星宇 | 郭佑煌 | 田润丽 | 湖南省一等奖 | 
| 18 | 2021 | 倪聪燕 | 刘宇健 | 曾畅 | 余兰萍 | 湖南省一等奖 | 
| 19 | 2021 | 刘泽奇 | 邹梦婷 | 厉永超 | 陈红斌 | 湖南省一等奖 | 

二、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
1.赛事介绍
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由中国数学会主办,是广大青年学子展示基础知识和思维能力的舞台,更是助力高等学校数学课程的改革建设及发现和选拔数学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大学生数学竞赛旨在培养学生们对高等数学的热爱,增加高等院校教师和学生对高等数学的重视程度。举办全国数学竞赛意义重大,有利于加强基础学科教育、提升我国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促进高等学校数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和建设,激发在校大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现和选拔数学及复合型创新人才,为青年学子提供一个展示基础知识和思维能力的舞台。
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始于2009年,目前已经举办了十三届,竞赛的参赛对象是本科二年级或二年级以上的在校大学生,竞赛分为非数学专业和数学专业组(含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学生),数学专业学生不得参加非数学专业组的竞赛。
大学生数学竞赛分为两个阶段:分区(省、直辖市、自治区)初赛和决赛,其中省赛经中国数学会和竞赛委员会同意由该省数学会承办,各高校选拔和组织学生参加所在省份赛区的决赛,赛题使用全国统一试题,奖项按照专业组和非专业组分别评出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之后,由各赛区推选一等奖获得者参加全国决赛,省决赛和国家决赛的获奖证书均加盖“中国数学会普及工作委员会”的公章。对于参赛学生来讲,初赛(预赛),包括校内、省内选拔赛,主要是促进大学数学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和数学能力的培养,起到提升数学学习的兴趣,督促学习数学的目的,同时遴选出参加决赛的选手;而决赛则更多地是为了发现、选拔数学创新人才和具有应用数学、发展数学潜力的人才。两个阶段都为参赛学生提供了展示基础知识、思维能力舞台。我校大学生数学竞赛活动由理学院数学教研室组织,指导成员由理学院数学教研室和信息与计算科学教研室的10名教师组成。
2.历年获奖情况
我校于2016年起组织学生参加该项赛事,2020年我校首次获得湖南省预赛国家一等奖,自2016年起,累计取得湖南省一等奖12项,二等奖21项,三等奖26项。
近2年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省级一等奖以上获奖情况
| 序号 | 获奖时间 | 获奖学生 | 类别 | 指导教师 | 获奖级别 | 
| 1 | 2020 | 曾家馀 | 数学专业B组 | 陈红斌 陈芳芳 陈茜 康毅芳 唐玲 等 | 一等奖 | 
| 2 | 2020 | 邓佳宇 | 非数学专业组 | 一等奖 | |
| 3 | 2020 | 杨逸 | 非数学专业组 | 一等奖 | |
| 4 | 2020 | 严一帆 | 非数学专业组 | 一等奖 | |
| 5 | 2021 | 蔡永久 | 非数学专业组 | 一等奖 | |
| 6 | 2021 | 杨逸 | 非数学专业组 | 一等奖 | |
| 7 | 2021 | 宋杰 | 非数学专业组 | 一等奖 | |
| 8 | 2021 | 程浩文 | 非数学专业组 | 一等奖 | |
| 9 | 2021 | 胡喜洋 | 非数学专业组 | 一等奖 | |
| 10 | 2021 | 全教中 | 非数学专业组 | 一等奖 | |
| 11 | 2021 | 莫梦月 | 非数学专业组 | 一等奖 | |
| 12 | 2021 | 曹凡 | 非数学专业组 | 一等奖 | 
近2年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获奖比例汇总表
| 年份 | 类别 | 参赛人数 | 获奖比例 | 省一 | 省二 | 省三 | 总获奖比例 | 
| 2021 | 非数学专业组 | 26 | 85% | 8 | 6 | 8 | 80% | 
| 数学专业B组 | 9 | 67% | 0 | 4 | 2 | ||
| 2020 | 非数学专业组 | 26 | 50% | 3 | 4 | 6 | 42% | 
| 数学专业B组 | 14 | 29% | 1 | 2 | 1 | 
 
 
搜索
复制
